传媒产业投资风险分析
(一)政策性风险
政策性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政治因素(如财政政策、货币政策、产业政策等)和基础法律变更等等而引起投资项目经营业绩的变动。传媒产业中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传阵地,决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。因此,在投资媒体产业时,投资主体必须维护媒体本身的客观性、公正性和独立性。由于媒体产业的特殊性,中国目前还没有就系统外资金进入媒体而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。现有政策对于媒体经营中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也没有明文规定,因而媒体投资中各项合作协议本身难以具备相应的法律保护,一旦发生违约的情况,投资者很难保护自身的利益。
(二) 投资成本风险
传媒产业既是“唯一一个暴利产业”,又是“烧钱坑”,大规模资金运作已经成为先决条件。由于投资的匮乏,中国传媒产业发展速度深受限制,在整体上缺乏有序必要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。对于传媒产业的创新活动来说,投资的匮乏已成为首要瓶颈。然而,因传媒行业的特殊性,融资渠道十分有限,目前国内传媒产业主要融资渠道有:自有资金、银行信贷资金及资本市场,其中银行信贷资金仍然是目前中国投资的最主要融资渠道,因利率市场波动引起的成本风险在目前来说是比较小的。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是一种直接融资方式,它具有较高的融资效率。从国际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,资本市场为这个产业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。为了适应国际传媒产业演变与加速的竞争,国际各大传媒企业纷纷采用多层次发展战略,通过参股、收购、兼并等资本运作构成综合性传媒产业集团,加速资本的聚集,迅速扩大资产规模。但因为资本市场融资受资本市场规律中许多人为的、不确定因素影响,因而资本市场融资也是风险最高的,需要投资者权衡把握。
(三)科技含量不足
科技是推动力,必须借助高科技,才能加强传播力,提高传媒企业的市场竞争力。我国传媒产业运营主体目前主要聚集在影视、图书、报纸、杂志、广电等传统媒体领域,这些传统媒体运营商以往受到一定政策保护,对高科技运用的重视程度和使用水平相对较弱。近年来,互联网风潮席卷全球,一些新媒体、新技术应运而生,对传统媒体经营带来较大冲击。我国虽然也在互联网经营方面产生出百度、腾讯等大型企业,但从整个行业的角度看,科技发展的速度仍较慢,传媒企业对科技的使用程度也有限。
(四)跨媒体、跨地域拓展难
我国传媒产业的集中度仍较低,多数企业规模较小,受市场外部环境影响较大,不具备持续稳定的经营能力,行业仍待整合。目前我国几乎每个省份至少一家出版发行集团,从事本省中小学教材的发行工作;均有一到两家报业集团,经营各级党委机关报及都市类报纸;部分中央部委也有自己的出版社、报社;电视台采取四级办台的模式,省、市、县均有各自的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网。造成传媒产业经营主体过多、过散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地方保护,另一方面是由于体制改革尚需深入。”跨媒体、跨区域“发展难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,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传媒企业做大做强,影响了企业上市后募集资金的使用。同时,也导致投资者对整体传媒行业发展的信心和预大幅下降,为后续传媒企业的上市融资造成了一定影响。
中国传统媒体格局分散,尚未出现国际巨头。中国的新媒体发展机制灵活,已出现腾讯、百度、巴里巴巴三大巨头,而传统媒体则尚未出现迪斯尼、时代华纳等媒体巨头,最大的央视年收入仅200多亿。中国传统传媒产业尚未规模化,主体偏小,未来有待整合。
(五)影响行业的因素多,不确定性强
国有传媒市场化改制的同时还需要面临新技术的挑战,同时民营传媒企业又要面对比美国市场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,所以对于投资国内传媒产业,除了需要考虑行业发展、商业模式、公司竞争力等常规因素外,还需要增加对政策监管、恶意抄袭等因素的思考,这大大增加了行业的不确定性。